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的意義重大而深遠。隨著新質生產力理論研究的不斷推進,對新質生產力進行哲學思考顯得尤為必要。
把握新質生產力的辯證法維度
新質生產力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辯證法新事物與舊事物辯證關系原理的運用與升華。傳統生產力是生產力發展的“舊事物”,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發展的“新事物”,新事物孕育在舊事物之中,新事物源于舊事物而又高于舊事物,新事物是對舊事物的科學“揚棄”。新質生產力之“新質”是隨時代、隨社會發展不斷發展、不斷更新、不斷升級的“新質”。“新質”探索永無止境、“新質”發展永無止境。“新質”發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加快形成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又要切實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不切實際、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既要設法多維開發“新質”生產力發展所蘊含的豐富的“新資源”,又要設法保持相應的戰略定力,遵循“新質”量變質變發展規律,確保“新質”按其規律“健康活潑”地“茁壯成長”。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尤其需要正確處理系統與環境、量變與質變、總體與局部、現象與本質、新質與舊質、前進性與曲折性、戰略性與策略性、階段性與整體性、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等之間的辯證關系。
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歷史觀維度
新質生產力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諸多核心思想,如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主要矛盾思想、群眾史觀思想等。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加快形成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我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改變同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優勢;認真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要設法調動新質生產力系統各方面“物”的積極性,更要設法調動新質生產力系統各方面“人”的積極性;緊緊抓住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這個“牛鼻子”,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國內國際新需求,更好地解決供需不夠協調和不夠匹配的問題,更好地造福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在新時代,加快形成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所作的戰略抉擇,更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觀維度
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認為,物質生產的實踐具有決定性、基礎性作用,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對實踐形式的豐富與發展具有強大的動力作用,理論與實踐結合具有相互促進的互動作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新質生產力不是空談出來的,也不是幻想出來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實打實地奮斗出來的。加快形成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在實踐、功在實踐,不僅需要一般性的實踐,更需要高水平、高質量高端的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在物質生產實踐方面,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尤其要高度重視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防止經濟的“脫實向虛”。實踐越深入,越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導,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科學認識、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趨勢及其客觀規律,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譜寫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新篇章。(作者系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龐紅付)
原載于合肥日報 2024年1月12日05版
原載鏈接:https://newspaper.hf365.com/hfrb/pc/content/202401/12/content_443988.html